立即订阅

基因(关于基因,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4年03月08日 06: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这几天,一本名叫《基因传》的书又翻红了。

基因对我们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影响如此之大,大多数人却对它知之甚少。幸好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故事性极强的叙述方式,写作了这本介绍基因和基因历史的书籍,以解惑关于基因的种种问题。


关于基因,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悉达多·穆克吉


6年前的冬天,穆克吉从德里出发,陪同父亲去加尔各答一家医院探望堂兄莫尼——他是父亲大哥的儿子,2004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受疾病和药物的影响,莫尼走起路来摇摆不稳,双眼空洞无神,说话时总是左顾右盼且时断时续。

眼见亲人如此,穆克吉和父亲都很心痛。更让他们忧心的是,莫尼疾病的很有可能是家族遗传。作为医生的穆克吉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在他的家族里,精神疾病已经至少延续了两代——除莫尼外,他有两位叔父被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拖垮,父亲也曾经历过两次“心因性神游症”的发作。


那次探望后,穆克吉开始思考:假如莫尼患有遗传病,为何他的父亲和姐姐却得以幸免?是什么触发这种遗传倾向?我也是这种遗传易感性携带者吗……这些猜测和疑问,将他引向基因研究的新方向。2016年,他写就了《基因传》,书刚一出版就登上了畅销榜。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癌症专科医生和研究员,穆克吉曾在2010年出版《众病之王:癌症传》,揭秘癌症发展史。次年,该书获普利策文学奖。这次写《基因传》,穆克吉走的依旧是追求故事性、可读性的路子,将150年间研究基因的人物故事一一道来,比如研究豌豆的孟德尔、研究果蝇的摩尔根、发现DNA的沃森……

孟德尔是摩拉维亚一座修道院的神父,1856年开始从附近农场收集豌豆种子,并在修道院的后院种下。之后的8年,经过无数次种植和培育实验,孟德尔最终发现:生物的性状(如大小、高矮、颜色等)是由遗传因子(后被称为基因)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可惜他的成果一直未引起关注。直到1900年,在他逝世16年后,3位学者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学才由此进入孟德尔时代。

在基因研究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几乎每个发展节点都有一位像孟德尔这样的科学家,努力推动基因科学前行。与此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

关于基因,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穆克吉说,虽然本书以基因的历史为切入点,但是他真正担心的却是未来。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在如今的“后基因组时代”,科学家不仅破译遗传密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基因技术对人类未来到底是福还是祸?

对此,穆克吉观点很明确:“在我们对基因组的机制没有完全搞清楚时,不应贸然去操纵人类基因组,防止它在过度扩张中恃强凌弱,或者以‘正常’为借口消灭‘突变’。”

很显然,未来还有无数的基因故事等待书写。而《基因传》,除让人们了解基因史和生命本身外,更多地是激发人们思考新技术应如何被使用。毕竟它没有道德属性,既非善也非恶——真正威胁人类生存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类本身。

作者:陈娟 力力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