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巴颜喀拉(巴颜喀拉,我来了)

2024年03月25日 10: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范良君

2022年金秋,李自健美术馆有一场非常重要的展出。

说其“非常重要”,不仅因为画家本人,李伯安,被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称之为“20世纪中国最好的画家之一”;还有,展出作品名字里的六个大字:《走出巴颜喀拉》!

巴颜喀拉山,“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也是黄河源地”,小学地理课本上这行字,至今记忆犹新;“空气稀薄,气候酷寒,一年之中竟有八九个月时间飞雪不断,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5度。”——地理课本紧接着这样介绍。

九月的一天下午,我决心不顾忌窗外的炎炎烈日,迈出了家门,是手机屏幕上播放的“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刺激了我,还是因为股票市场的整版绿字扫了我的兴?本计划,我是翌日一早趁着气温不高去李自健美术馆的。

我的家离李自健美术馆有一段距离,先是地铁,然后转乘公交,然后,步行数百米……路上,心情渐渐平复,潜意识里,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去李自健美术馆寻求知音的。

《走出巴颜喀拉》是画作者李伯安耗费十年心血、多次深入藏区,不计成本,不辞辛劳,用生命造就的艺术绝唱。未最后完成的画作长121.5米,高1.88米,画面上266个人物身高与真人相仿;黝黑、粗糙的皮肤、皱巴的衣衫告诉了这里藏民的许多困苦与艰辛,从他们虔诚的神态、坚毅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藏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求与信念,所表现的不屈风骨、战胜困难的决心与意志。

花鸟虫鱼、风花雪月,都是绘画作品中的题材,超凡淡泊、波澜不惊也是绘画艺术的一种风格,对宏大、遥远、沉重、粗犷情味的追求,许多绘画艺术家也在大胆尝试,如同著名的《流民图》《矿工图》的作者蒋兆和、周思聪;李伯安先生似乎更“极端”,黄河源头的巴颜喀拉,把人们的目光与思绪带入到更加遥远、更加艰难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里,画面上的藏民虽然活在现代社会,观赏者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无数祖先的身影和魂魄,祖先与子孙们一以贯之的坚韧品质、乐观豁达的精神,因而,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加锐利、更加猛烈, 这,实乃画家李伯安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切关注所致。

李伯安,一位“有情怀、有担当、具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家。

展厅里的我,显然是受到了强烈感染,只觉得热血直往心头涌动。一时间,我恍惚也成为了群像中的一员。是的,论及物质生活条件,我们比画面上的巴颜喀拉人优越许多,但能够说:当下的我们,就没有了艰难险阻?永远莺歌燕舞、花好月圆?否!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并未因为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天下太平,相反,西方敌对势力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围堵打压,且别说我们的某个民族企业,在某个品牌技术上被发觉超过了他们若干年。但是,如同《走出巴颜喀拉》画面上的巴颜喀拉人,我们也从没有想到过放弃,总结经验教训,又继续了前进的脚步!这,就是我们,一群大写的中国人!

展厅里的我,还想了许多。我想到了《走出巴颜喀拉》的策展者李自健先生。《走出巴颜喀拉》是画作问世24年里仅有的三次对外公开展出;前两次,一次是在画作的收藏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另一次是在李伯安先生的故乡河南省的郑州美术馆;李自健先生是2021年在郑州观赏到画作后动了将作品“借”到湖南展出的心思的。我想: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李自健先生无疑是从《走出巴颜喀拉》无数藏民的遭遇上联想到自己坎坷的求生、学艺之路,回想起自己与爱妻丹慧女士一起,带着成百幅以“人性与爱”为主题的画作在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巡展、举办大型公益性个展72次的艰难历程,回想起夫妇俩共同创建“李自健美术馆”的无比艰辛……当然,他更多想到的是成千上万喜爱李自健美术馆的中外观赏者——据统计,时至2022年8月底,2022年头八个月里前来李自健美术馆参观的人数超过70万人次,其中,人数最多的一天,参观人数达到16000多人!

李伯安、李自健,还有画作上的巴颜喀拉人,他们都是黄河的儿子,中华民族英雄祖先的后代。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