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史沫特莱(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2024年03月11日 11: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史沫特莱

在宋庆龄的一生中,曾有过十几个秘书。她对自己的秘书真诚相待,希望他们能与自己一起助力革命事业的发展。

十几个秘书有着不同的国籍和身份,但是都与宋庆龄关系甚佳,有的甚至还与宋庆龄成为了终生挚友。

宋庆龄与她的这些秘书,有着数段特别的故事,后来汤雄还为他们写了一本书叫《宋庆龄和她的秘书们》。

在这十几位秘书之中,有着两位洋秘书,因着她们的身份和与宋庆龄的关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位秘书分别是史沫特莱和王安娜。

宋庆龄与两人关系都不错,但因为各自迥异的性格,她最终与史沫特莱决裂,但却与王安娜保持了一生的友谊。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王安娜

1931年8月,莫利爱路29号的寓所里,宋庆龄正在等待一个外国记者的到访。

这个外国记者就是史沫特莱。

宋庆龄非常期待与史沫特莱的见面,尽管此时她还并不认识史沫特莱。

这次会面始于一个营救计划,当时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夫妇,在上海公共租界被逮捕,宋庆龄知道后,立马着手营救。

牛兰夫妇是共产国际,派到上海共产国际远东局的联络员,虽然职位不高,但却接触到了许多机密要事。

两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他们被捕后,共产国际立马发出救援行动。史沫特莱就是受共产国际所托,找宋庆龄共同营救牛兰夫妇。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鲁迅

史沫特莱当时是《法兰克福日报》的驻沪记者,她写信给宋庆龄,希望能与宋庆龄有几分钟的见面机会,共同商讨营救的具体细节。

宋庆龄收到的信件是由助手胡兰畦收集的。当天,她在一大堆信件中看到了一封英文信,她看过后对写信的人很有好感。

宋庆龄指着信件对胡兰畦说:“这封英文信写得好,英文基础也很好,话虽没几句,但语言和用词都很美”。

看完信后,宋庆龄当即给史沫特莱写了回信,答应在寓所接见史沫特莱。

两人见面时,宋庆龄从座椅上站起来,与史沫特莱行握手礼。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林语堂、鲁迅、宋庆龄、史沫特莱

史沫特莱被她雍容华贵的气质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用英语说道:“敬爱的孙夫人,您不愧为东方最伟大的女性,能见到您,我感到莫大的荣幸”。

史沫特莱的全名是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她身材高大,是个性格豪爽的美国女子。

她出生于美国密苏州北部的一个贫苦的家庭,曾当过烟厂工人,也曾做过书报推销员,是个经历波折的女子。

后来,她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号角》撰稿,这是她踏入革命的第一步。

1928年,德国自由派报纸《法兰克福日报》,发现史沫特莱的文采和能力,邀请她为驻远东特派记者。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史沫特莱在延安

也是因为这个身份,她才得以与宋庆龄结识。成为记者后不久,史沫特莱就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采访。

她经过调查,写了许多文章,揭露日本的狼子野心,但编辑认为无法证实,因为怀疑这些文章的真实性,而没有给予发表。

直到1937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些文章才陆续在报纸上刊登。

由这些可以看出,史沫特莱专业的写作水准和她的新闻敏感性,这也是她受到宋庆龄看重的原因。

之后史沫特莱来到上海,发布了许多表达抗日情绪的文章。

当时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统治之中,她这些具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文章引得国民政府当局不满。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史沫特莱来延安

在这样的环境下史沫特莱只能事事小心谨慎,但是面对需要被帮助的人,她依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史沫特莱从小就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险恶环境,她从来不会惧怕。她的性格从她的穿搭上就能看出一二。

她的穿戴离不了一点红色,无论是深蓝衣服上的一朵康乃馨,帽子上的一只红鸟,还是红色的运动衫,都表现出了她独特的性格。

她憎恶邪恶,对入侵者深恶痛绝,这一点上她与宋庆龄非常相似。

于是在这次会面后,史沫特莱和宋庆龄一见如故,在短时间的来往后,她们成为了亲密的战友。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史沫特莱(右一)

史沫特莱对于宋庆龄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

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史沫特本以为像这样的大人物,都是高高在上,派头十足,却没想到宋庆龄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她不仅没有高高在上,反而还与史沫特莱交谈甚欢,体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出于对史沫特才能的赞赏,宋庆龄邀请了她来担任自己的英文秘书。

那段时间,宋庆龄因为频繁营救革命志士,反动派对她的行为极其不满,在她的生活中设立了诸多阻碍。

一天,宋庆龄刚参加完一个聚会,她带着史沫特莱坐车回去的路上,遇见了两个男人厮打着拦在路中间。

看着两人诡异的行为,史沫特莱觉察到不对劲,她当即下车,想要查看究竟。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结果她刚一下车,那两个人就朝她挥舞拳头,好在史沫特莱身手灵活躲开了。

两人的目标是车上的宋庆龄,见状,史沫特莱对司机大喊:“快开车!”

司机急忙踩下油门,史沫特莱见车开远后,从身上摸出一只哨子使劲吹起来。

接着两个警察闻声跑来,而史沫特莱也因此得以脱身。

史沫特莱比宋庆龄大几岁,她一直担任着保护宋庆龄的角色,两人也一直是亲密的姐妹关系。

可惜的是史沫特莱太过于特立独行,最终她的行为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破裂。

1933年初春,莫斯科一家出版社找到史沫特莱,说是愿意为她撰写的新书预付稿费,史沫特莱自然答应了。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次年,宋庆龄想要创办一本叫《中国之声》的英文杂志,她托人带口信,给当时远在苏联的史沫特莱,希望史沫特莱能帮忙去纽约,筹集资金和邀请专业人员来帮忙。

为了创办中国之声,宋庆龄先后3次将费用拨给史沫特莱。

可是令宋庆龄失望的是,史沫特莱并没有将全部的资金用于创办《中国之声》,而是将一部分钱作为他用。

知道这件事的宋庆龄对于史沫特莱非常不满,她严厉地批评了史沫特莱的行为。

而史沫特莱一意孤行,对于自己所认定的事,她向来不会认错。

有些时候,这是她的优点,但有些时候,这也是缺点。

宋庆龄和史沫特莱的关系仅仅维持到1936年。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在这一年,宋庆龄在报刊上发表声明,否认史沫特莱是她的英文秘书。至此,两人关系彻底决裂。

许多年后,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布了宋庆龄的一封密信。

这是宋庆龄写给共产国际负责人王明的一封密函,在这封信中,她提到了史沫特莱,也写明了与史沫特莱关系决裂的另一个原因:

“……史沫特莱小姐把《工人通讯》的出版者、工会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特科的工作人员,和其他许多人带到同情我们的外国人的一个住所,结果这个用于重要目的的特殊住所遭到破坏。虽然她无疑是出于好意,但她的工作方法给我们的利益造成了损失……”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其实早在史沫特莱在广州考察期间,就曾因为身份原因,被当地警察局逮捕,原因是史沫特莱是一名持美国假护照的俄国布尔什维克。

而且,她还多次组织组织左翼人士和地下党聚会,也因此被盯梢。她的工作方法给党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宋庆龄希望王明加以重视。

更恶劣的是,史沫特莱在西安事变中,没有征得中共领导同意,就擅自发表国共双方的密约,给双方都造成很大被动。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宋庆龄对史沫特莱这个朋友并非无情,只是在革命时代下,她需要更稳重的朋友帮她办事,帮助她进行革命。

与史沫特莱不同,宋庆龄与她的另一位秘书王安娜则一直保持着联系,并有着40载的书信来往。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王安娜与丈夫

两人来往的信件之中,不少都是关于私人之事。

王安娜知道宋庆龄有保护隐私的习惯,所以她并未向外透露宋庆龄给她写的信。

直到她死后,她的儿子王黎明在家中整理遗物时,看到了她生前遗留下来的几个装有文件的大纸箱子。

在这些箱子里面,有许多都是宋庆龄的信件,共有将近300封,都是宋庆龄写给王安娜的私人信件。

王黎明惊呆了,王安娜虽然有向他展示过几封信,但他从来不知道这信居然有几百封之多。

300封信件,40载的书信来往,这是宋庆龄与王安娜在秘书这个身份之外的情感联系,是两个人深厚友谊的见证。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是德国人。自1931年起,她就积极参加反对法西斯主义的运动,她与在德国留学的王炳南相识相恋。

1936年,王炳南回到中国,已经与他结婚的利泽也跟随他来到中国。

来到中国后,利泽才根据中国人的习惯,改名为王安娜。

王安娜与王炳南都是在周恩来的手下工作。他们主管外事,王安娜熟悉德文、英文和法文,还有非常好的文采和口才,也协助做了不少对外宣传方面的工作。

宋庆龄与王安娜的相识是通过何香凝的关系。

王安娜能力突出,宋庆龄一眼就看中了她。在1942年,宋庆龄邀请王安娜担任自己的外文秘书。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王安娜一家

至此以后,王安娜便成为她的得力助手,后来更是成为了挚友。

在刚来到中国时,王安娜与丈夫辗转西安、上海等地参与革命工作。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不久,王安娜和王炳南一起参加八路军,在里面做联络和统战工作。

王安娜很喜欢中国,对于她来说,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在她之后的许多文章里,我们都能看到中国的影子。

她来到中国后,对日本的侵略深恶痛绝,为了宣传抗日,她时常穿着中国服装,在上海和西安的社交场所,用英语来宣传抗日。

来到中国后不久,王安娜就从追随王炳南革命而转变成为自主革命。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1939年8月,王安娜夫妇与叶剑英(右一)

她曾向许多外来的人介绍中国的现状,也为中国当时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与宋庆龄一样,是个伟大的女性。

王安娜的性格与史沫特莱有很大的不同,她为人正义温和,很会为别人考虑。

当时,革命者的生活中时常跟着一些特务。其他八路军办事处的成员,都对其表现出嫌弃和愤恨,但王王安娜却难以对这些人表现出厌恶的情感。

相反,她出于怜悯心而找这些人谈话,询问他们为何干这种卑鄙的事,却不去做正当的职业。

她的话语温和且无敌意,经过她的善意劝说,这些特务也羞愧地低头离开。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后来,王安娜决定与丈夫一起动身前往重庆。但王安娜却在这时突然接到上级的通知,让她以保卫中国同盟代表的身份,帮助宋庆龄护送一批物资前往抗日前线。

接到这个任务时,王安娜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她知道比起与丈夫的分别,上级的任务更为重要。

后来,她又与何香凝结识,又通过何香凝,见到了宋庆龄。宋庆龄见识到了王安娜的才能,并聘请她为自己的秘书。

宋庆龄除了非常看重王安娜的才能外,也很喜欢王安娜的为人,在与她互相通信几次后,宋庆龄一直将王安娜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王安娜(中)与在华国际友人

宋庆龄与王安娜的通信开始于1942年。

在几封信件来往后,宋庆龄亲切地称呼王安娜为“亲爱的安娜”。

直到她去世,这个称呼也没改变,这也预示着两人的关系从未发生变故。

相比于史沫特莱,宋庆龄与王安娜的友谊要深厚得多。

两人的第一封信是在1942年的3月3日,在这第一封信中,宋庆龄对王安娜很客气地称呼王安娜为“王小姐”。

第二封信之中,她又直接称呼“王安娜”,直到第三封信,她就改称为“亲爱的安娜”。

三封信件,三个称呼,这代表着宋庆龄与王安娜感情的迅速变化。

她们在几封信件来往之后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并且没有产生任何情感的裂缝,这是非常难得的。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1955年,王安娜离开中国,回到阔别20年的德国。

但她在中国的羁绊,却没有因此斩断,甚至可以说她的整个心都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她常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对于宋庆龄,王安娜始终是敬仰的态度,她很庆幸与宋庆龄的相遇。

虽然她离开了中国,但之后的日子里,她不管走到哪里,在她书房的小桌子上,总摆放着宋庆龄的照片。

她与宋庆龄虽然分开了,但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直到宋庆龄去世。

王安娜在自己的一本书中写到:“从1938年开始,直到1955年,孙夫人和我一直保持合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对她的尊敬和仰慕与日俱增。”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后来由于一些因素,宋庆龄无法再给王安娜写信,但两人也没有因此断了联系,因为宋庆龄采取了一个巧妙又有趣的办法。

在建国初期时,宋庆龄组织创办了中国杂志《中国建设》,这个杂志将中国人民的真实情况曾打给世界人民,后更名为《今日中国》。

在无法写信给王安娜之后,宋庆龄即借助这个杂志继续保持着和她的联系。

她每隔一段时间,便给王安娜寄去一份《中国建设》的杂志,然后亲笔写上收信人和发信人的地址,告诉王安娜自己还可以写信,同时也告诉王安娜自己还想念着她。

而王安娜也确实理解并领会到宋庆龄要传达的想法。

1979年,在两人分别多年后,王安娜收邓颖超及康克清邀请,重返中国与宋庆龄相聚。

宋庆龄的两位洋秘书:和史沫特莱最终决裂,与王安娜40载书信情缘

2年后的5月,宋庆龄病逝,她与王安娜的友谊持续了一生,与史沫特莱关系的决裂,也能从这段持续一生的友谊之中找到原因。

在迥异的性格之外,一段关系的继续需要双方的尊重和对各自的理解,太过自我只会导致情感的破裂,史沫特莱或许正是如此。

1990年,王安娜在德国病逝,她是第一位获得国家军衔的外国女性。

而史沫特莱早在40年前的1950年5月6日,因手术不治在伦敦逝世,终年58岁。

特别地,史沫特莱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中国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碑文由朱老总亲自撰写: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