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风义(毛主席诗赞他是“中唐俊伟”,李商隐称其为“平生风义兼师友”)

2024年03月10日 10: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在唐人的奏议中,以刘蕡五千余字的《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最称宏博。

1958年,毛主席在读《新唐书·刘蕡传》时,认真研读了这篇对策。他赞赏刘蕡犀利俊逸的文风,在开篇处:

“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但怀愤抑郁,思有时而一发耳。常欲与庶人议于道,商旅谤于市,得通上听,一悟主心。虽被妖言之罪,无所悔焉”

等语旁写下“起特奇”三字。在读完《刘蕡传》后,毛主席反复沉吟,挥笔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刘蕡》:

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除了战国的屈原、西汉的政论家贾谊之外,刘蕡是有幸获得毛主席赋诗赞扬的古人。

毛主席诗赞他是“中唐俊伟”,李商隐称其为“平生风义兼师友”

刘蕡,生卒不详,字去华,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善属文,“与朋友交,好谈王霸大略,耿介嫉恶,言及世务,慨然有澄清之志”。时宦官握兵宫闱,横制海内,“天子废立由其可否”,唐王朝面临“天下将倾,四海将乱”的严重危机。

文宗太和二年(828),刘蕡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在对策中,无所忌讳地谴责了宦官“威慑朝廷,势倾海内”的罪行。并针对当时积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如立法度,纳谏诤,明赏罚,广播殖,赡黎元,“揭国柄以归于相,持兵柄以归于将”,“远刀锯之残,亲骨鲤之直”等。

在宦官专权,“臣下畏祸不敢言”的情况下,刘蕡直言极谏,猛烈抨击宦官乱政,是难能可贵的。他说:

“今臣之来也,有司或不敢荐臣之言,陛下又无察臣之心,退必戮于权臣之手,臣幸得从四子游于地下,固臣之愿也。所不知杀臣者,臣死之后,将孰为启之哉!”

他以龙逢、比干等人为榜样,为了启迪皇帝,拯救国家,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体现了封建社会里一个较有政治远见的骨鲠之臣的特立独行的精神。

刘蕡的对策切中时弊,辞意切直,士林感动,“守道正人传读其文,至有相对垂泣者”。考官冯宿、贾餗、庞严等人也为之“嗟伏”,但畏于宦官淫威,不敢录取。河南府参军事李邰痛心疾首地说:“刘蕡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可见,刘蕡的对策,在当时士大夫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刘蕡在对策中,有力地打击了宦官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人们抗击宦官的信心,对于昏庸腐朽的唐朝最高统治者,也起了某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刘蕡应试被黜后七年,唐王朝发生了甘露之变,这是唐官僚集团向宦官集团展开的一次殊死的搏斗。这次事变虽然以谋事不周而告失败,但是刘蕡的正直言行,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夫之《读通鉴论》中指出:

“刘蕡一摅其忠愤,抗言不忌,虽不擢第,而抑无蔡邕髠钳、张俭亡命之祸,则唐室诸臣亦何惮而不孤鸣其公愤。”

王夫之对刘“抗言不忌”的耿介精神及其对唐室诸臣的影响,作了肯定的评价。

毛主席诗赞他是“中唐俊伟”,李商隐称其为“平生风义兼师友”

应试归来的七年中,刘蕡的处境十分艰难。然而,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始终不肯向宦官们的淫威屈服。开成至会昌初,宣歙观察使王质、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先后辟刘蕡为从事,授秘书郎,待如师友。在此期间,刘蕡与李商隐结为至交好友。

李商隐对刘蕡非常推崇。约在大中二年(848)初春,李商隐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黄陵(今湖南湘阴)相遇。李商隐满怀对好友的同情和对宦官的痛恨,写下七言律诗《赠刘司户蕡》: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该诗首联,以象征手法极写宦官擅权、社稷将倾的险恶环境。清代陆昆曾在《李义山诗解》中评这两句说“只十四字,而当日北司专恣,威柄凌夷,已一齐写出”。

颔联,写出了刘蕡报国无门屡遭摧折的不幸命运。“已断”句写刘蕡因对策触怒宦官而落第。诗人将刘蕡比作志在千里的鸿雁,他有心匡扶天下、力挽狂澜,可刚刚振翅起飞,便遭受无情打击。“更惊”句把刘蕡比作受谗被楚王放逐的屈原,写其遭宦官诬陷,远贬柳州司户参军,流落难归。 “已断”、“更惊”,写出打击接二连三,接踵而来。诗人对于刘蕡不幸遭遇的同情,对于宦官诬陷刘蕡、制造悲剧的极度愤慨,也展露无遗。

颈联,借历史人物写出对刘蕡的敬仰和宽慰。“汉廷”句,用贾谊典。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又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梁怀王太傅。诗人以贾谊比刘蕡,言如果朝廷急召贤臣,以先生的抱负和才华,还有谁能比你最先被召回呢?敬仰和劝慰之情溢于言表。“楚路”句,活用“楚狂接舆”典。楚国人接舆,不满楚国的政治,佯狂避世。孔子到楚国,接舆唱“凤歌”过其门,对孔子处乱世之际尚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举动加以讽劝。诗人活用这个典故劝慰刘蕡:当你有朝一日应召回京时,定会自己编唱新的歌行,一路引吭高歌,重新振翅奋飞。

尾联,抒写好友相逢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并以共忧国事作结。“泣”字,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嗟叹,更多的是为国运难扶的悲泣。“凤巢”,是贤者的象征。“九重门”,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凤巢被拒之九重门之外,贤臣与朝廷远隔,不为君王所接纳反而被流贬荒远之地。朝中奸邪当道,皇帝被蒙蔽视听,晚唐王朝正如“重碇危樯白日昏”般岌岌可危,这怎能不引起诗人和好友刘蕡的无限忧虑呢!

毛主席诗赞他是“中唐俊伟”,李商隐称其为“平生风义兼师友”

李商隐与刘蕡相遇,赠诗作别后,第二年秋天刘蕡便英年早逝于柳州司户参军贬所。噩耗传来,李商隐悲痛欲绝,接连写了《哭刘蕡》《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户蕡》等四首挽诗。李商隐说刘蕡与自己的关系是“平生风义兼师友” (《哭刘蕡》),足见他对刘蕡怀着十分祟敬的感情,而共同的思想志趣正是这种感情之基础。

在这几首诗中诗人高度赞扬了刘蕡匡扶“皇运”、志在“中兴”的可贵精神:“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哭刘司户二首》其二),“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哭刘司户蕡》);对他衔冤被贬、身死异乡的遭遇深表悲恸:“并将添恨泪,一洒问乾坤”(《哭刘司户二首》其二),寄寓了诗人对刘蕡冤死的沉痛悼念,以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极大愤懑和强烈抨击。

毛主席一向推崇李商隐的诗,他创作的七言绝句《刘蕡》,既是读《新唐书·刘蕡传》的心得体会,也是读了李商隐的赠刘蕡、哭刘蕡几首诗之后的有感而发。

在这首诗里,毛主席将宦官对刘蕡的迫害和打击比作“鸣镝”,将刘蕡的仕途受挫和失意比作“孤鸿铩羽”。“孤鸿”的意象与李商隐的“已断燕鸿初起势”显然是一脉相承的。毛主席在诗中称刘蕡为“中唐俊伟”,这个评价是很高的。

卢志丹原创,欢迎转发,谢绝抄袭)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