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元和二年(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2024年03月10日 10: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南阁水哥,谁听水讲。

唐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德宗病逝。做了25年皇太子的李诵如愿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唐顺宗。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开心的。因为此时的李诵也是疾病缠身之人。在他的任内只做了182天的皇帝,却留下了“永贞革新”和“永贞内禅”两个故事。

这里的内禅就是将皇位传了自己的儿子李淳(后改名为李纯),史称唐宪宗。大唐中兴的春天终于来了。

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唐宪宗上台以后就召开了属于他的制举考试。根据笔者有限的资料,大概记录了三次制举。分别是元和元年、三年和十一年。所谓的制举,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题目由皇帝亲自拟定,最终选出来的人可以称之为“天子门生”。这可是天下最高规格的考试了。这里要说的是唐朝的科举和宋明时代又有不同,当时共三科 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而中间最难的是秀才科。也就是说,唐朝的秀才可比进士要厉害多了。

不可否认的是,宪宗朝之所以会出现复兴和这几次的科举选拔的人才也是很有关系的。我在这里就对三次科举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记录。

一、 元和元年的制举。

初登大位的李纯一上台就遇到了要主持殿试的机会。但是本次殿试宪宗皇帝不能亲自主持。原因是这批过来参加考试的制举人是先皇所圈中的,所以按照规制,派宰相来命题,在尚书省进行考试。结果呢这一次的考试选出来的人物真的是群星荟萃,不得不说大唐的人物就数这一科就为漂亮了。这里我就举几个。

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这一科考上的包括 元稹、韦惇、独孤郁、白居易、曹景伯、韦庆复、崔绾、罗让、崔护、薛存庆、韦珩、李蟠、元修、萧俯、沈传师、柴宿。

达於吏理、可使从政科选上了陈岵。

博学宏词科选了柳公权。

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这里比较为常人所知的有书法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后世被并称“元白”的元稹、白居易,更有写了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崔护。除此之外,还有唐朝知名的史学家独孤郁、韦应物的儿子韦庆复等等。这批进士们,构建了元和后十数年的文坛底蕴,也是诗歌中唐复兴的基石。

二、元和三年的制举

宪宗在第一次制举之后,发现这批人可堪大用,于是很快的就发布了准备召开第二次制举的诏书。这一届也成为了唐宪宗最巅峰的时刻。

但是元和三年的制举也给后来的唐朝埋一颗未爆弹。那就是牛增孺和李宗闵两人的入围。牛李党争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时最困扰宪宗的问题就是藩镇的不断做大,对于唐王朝的威胁也日益显现。如何才能削藩以强皇室,宪宗就把这个问题做成了元和三年制举的题目,叫做“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在考核过程中有那么几个人脱颖而出。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


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但是这就得罪了当朝的权相李吉甫。于是李吉甫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个人(牛僧孺、李宗闵)与考官有私人关系。宪宗信以为真,就把几个考官降了职,牛僧孺和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但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大臣们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迫于压力,唐宪宗只好于同年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

这个李吉甫有一个儿子 叫做李德裕。从此就恨死了牛僧孺这一派了。当然这些人在宪宗朝都还没有受到多大的官位,而是在后来才真正成为主宰唐王朝最终命运的牛李党争,而虽然党争的结束,唐王朝也将结束他的命运。

三、元和十一年制举


这一年的制举在《文献通考》中并没有记录。而是出现在《登科记考》一书中,也只记录了一位叫做杜元颖的举人的资料。当时参加的科目叫做“策茂才异”科。有意思的是这位杜元颖是杜如晦的五世孙,在唐穆宗时期也官拜丞相。

从以上的科举人物的情况来看,元和年间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宪宗的宏图大志之下团本可有迎来一个不一样的大唐盛世,可是未曾想盛世未来,却成了一次可怕的回光返照。

四、中唐的复兴

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坛复兴的最重要的标志。在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下,盛唐时代的璀璨诗歌和浪漫主义的诗歌的时代结束,中唐时期的诗歌数量、流派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国家面对的现实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藩镇另外一个是农民起义。这也让当时的文坛要提出更多叩击人心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元和年的科举:这一科的考生不得了,直接促成中唐复兴


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中唐的诗坛复兴正是起源于这次的制举。也许冥冥之中都有这样的循环意味。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