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瑜(“瑜”音绕梁)

2024年03月08日 10: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走进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菊盛路709号龙现代艺术馆内的“瑜音阁”,我们就走进了京剧演员王珮瑜的“艺术清单”中。眼前的这座戏楼始建于清朝,拥有300年历史,戏楼为全木质结构建筑,雕梁画栋,有榫卯结构的藻井形成天然声场,目前是上海少有的投入运营使用的古戏楼。

“瑜”音绕梁“瑜”音绕梁

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老生,一座历史积淀的古戏楼,构成王珮瑜“艺术清单”的第一幕。

"走进"艺术清单

这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走进”嘉宾的艺术清单,将一座建筑列入清单的嘉宾并不多,而能在其中生活、工作的就又凤毛麟角。王珮瑜是幸运的,在现代机制的运营中,她将古老和现代融为一体。带着我们参观瑜音阁,既像是导游讲解历史文物,也像是给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居”日常。

“瑜”音绕梁

“这个格子是我们存的400套戏服”,瑜音社的400套戏服都分别装在柜子里,王珮瑜展示自己的家当。“男蟒、男靴、花靴子、官衣、开氅、素褶子、女披、袄、裙、裤,一些小道具什么的...这些衣服是我从不同地方收过来的,有些是从个人手里,有些是解散的剧团不用的,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做这个事情”。

“瑜”音绕梁

现在的“瑜音阁”是一座小型的戏曲博物馆,记载和演绎着戏曲与历史以及现代的关联。来瑜音阁听戏的年轻人很多,小而美的建筑,慢下来品味精致,可以“拍照刷圈”传播,都成为戏曲与现代对接的契机。在这里,历史没有被束之高阁,“瑜音阁”成为魔都上海的新文化地标,也是王珮瑜修身、传艺的新场所。

《霸王别姬》

让我重新认识京剧

在古戏楼里唱戏、听戏,听的是那种绕梁的历史感。无论哪个年代,成就一名戏曲演员的路径都充满着艰辛,那种对身体与精神脱胎换骨的长期训练,给了戏曲演员一种独特的精神和意志力。王珮瑜第一次看到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时,感到的是一种震撼。《霸王别姬》从一个历史故事,到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再到中国电影青史留名的作品,其中悲壮与情义契合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瑜”音绕梁

“《霸王别姬》对我来讲,有重大的意义”,《霸王别姬》把学习的苦表达的淋漓尽致,“看了这个电影以后,让我重新认识京剧这个行业。这个电影让我知道一个人,要从一而终,一个女人一匹乌骓马,难道这不是一个京剧演员的命运吗?从我开始选择这一天唱戏,就得从一而终”。

戏曲演员要受不少皮肉之苦,下腰憋气、扳腿憋气,憋得脸上都出血点,毛细管都破了,那种刻骨铭心训练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王珮瑜和无数戏曲演员一样,战胜了这些身体的痛苦,并将它升华成一种精气神。王珮瑜迷恋电影中张国荣的表演,“看了《霸王别姬》的电影以后,会对张国荣心生敬畏。尊重他,不仅仅因为他作为一个好的影视演员诠释这个人物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让我重新认识了京剧”。王珮瑜是张国荣的“粉丝”,在张国荣生前并没有见过面,但他留在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影响了一位看似“毫不相干”的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陆羽《茶经》的仪式感

王珮瑜的艺术清单充满了“仪式感”,也充满了意外。《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也是阐述茶文化的书。

“瑜”音绕梁

爱喝茶的人不少,但看过《茶经》的人却不多,在瑜音阁,王珮瑜点上香、沏上茶,两种香气交织,让聊天、待客、讨论工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就像舞台上一招一式,生活里的仪式也有自己的意义。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每天喝可乐、雪碧,带汽的、带甜的,水是从来不喝的。过了三十岁以后,突然有一天,我觉着这茶有点意思,就开始喜欢喝茶,从此以后冰的不喝、糖的不喝、碳酸饮料不喝,就喝茶”。

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感受,除了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那种精神的感受,尤其对一名戏曲演员而言,茶与戏渊源很深,它也是舞台上的道具、象征、精神的代言。

“瑜”音绕梁

“就觉得这个文化很有意思,值得研究研究,读一读、学一学,喝茶跟听戏有关系,过去我们老的戏园子,听戏的人必须得喝杯茶”,不仅是因为口渴,而是喝茶的仪式感、社交感。“京剧表演当中我们不能够有真刀、真枪、真器物上台,真的实物也不能上台,我们不管吃饭、饮酒、摆宴席,统统就是一个杯子、一把酒壶就代替了喝茶吃饭”,一杯茶就是一种情怀的表达。

而撰写《茶经》的陆羽,就曾经是一名戏曲丑角演员,“丑行就是插科打诨、调剂剧情,越是大悲剧,丑行出来得越多,因为戏曲表演不让观众一味沉溺在单向的情绪当中,当你刚哭得稀里哗啦,突然出现‘啊哈,当当......’总有那么一个小丑上来调剂气氛,让观众觉得我不要沉溺在那个悲伤里。”也许正因此,陆羽才能够把戏中的茶、茶中的戏演绎成一部《茶经》。

《搜孤救孤》成就瑜老板

“《搜孤救孤》是我刚刚接触京剧的时候,最早接触到一个全本戏的概念”,王珮瑜余派老生启蒙老师范石人先生给了学戏的王珮瑜两盒磁带,一盒是“四大须生”之一的余叔岩先生的唱片翻成的磁带,一盒是孟小冬1947年的《搜孤救孤》现场录音磁带。

《搜孤救孤》又名《八义图》,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传统戏。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郎中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而人称“冬皇”的女老生孟小冬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弟子,这样关联与传承,给了王珮瑜学习的动力和意义感,尤其是老师那句:从此你就是“余派传人了”,更给了她学习京剧的使命感。

“瑜”音绕梁

也许是机缘,也许是宿命,王珮瑜的艺术之路,就因循着这两盘磁带展开,在各种缘分与努力中,她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专业戏校里面培养的第一位女老生,“大家会格外包容我,男同行觉得你是女的,让着你,女的唱旦角的觉得你唱老生的,反正都跟你合作。大家在一起玩,说唱戏的都得叫老板,你王珮瑜不能叫王老板,那姓王的太多了,没有唯一性,珮老板也不好听,你又是学余派的,又叫珮瑜,那就瑜老板吧。”

“瑜”音绕梁

而今的瑜老板在戏曲内外声名远扬,坐在历史悠久的瑜音阁中,让戏曲在现代的传播中“出圈破局”,成为新的时尚和瑜老板的愿望,谈及创新与传承,瑜老板的答案也都隐藏在自己艺术清单中。本期节目将于5月20日21:00,CCTV-3 播出,敬请关注。(文/马宁)

来源: 央视综艺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