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afp金融理财网(看直播买理财买保险?不靠谱)

2023年12月15日 10:12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这几天在闲鱼搜索“双11预售”等关键词后不难发现,一些网友正在转售还未发货的“双11”预售商品。不少人在冲动购物之后恢复理智,决定将已付定金的商品转售,以求提前止损。冲动消费是魔鬼,对购买金融产品来说也不例外。10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 文/记者 郭舒晨 漫画/刘哲姝 保险公司表现积极 管理层亲自上阵“带货”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一些金融机构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试水网络直播。记者注意到,金融机构的理财直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财知识、投资理念的宣讲,另一类则是相关产品的推介。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开启的线上直播,大多并不是直接营销理财产品,更多的是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相比之下,一些保险公司在直播方面表现更为积极和主动,有些管理层甚至亲自上阵,在直播间里“带货”。 此外,今年5月底,支付宝正式开放理财直播平台,几十家金融机构入驻,其中基金公司最为活跃。 金融产品营销监管严格 直播营销存在风险 与快消品直播带货不同,金融产品的营销有着严格的行业监管规则,包括专业门槛和合规性要求等。有些金融产品相关的直播营销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为此,监管部门正式发声。10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5号风险提示,提醒社会公众:应注意甄别金融直播营销广告主体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 获取资讯十分方便 但须小心有人钻空子 “金融产品带货与直播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创新方式,但由于金融产品本身的风险与收益特质,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一定要全程提示投资者相关风险,并尽量让其完整参与,防止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兴业银行金牌理财师、厦门鹭江支行贵宾理财经理陈成说。 华夏银行厦门海沧支行理财经理、AFP(金融理财师)持证人王欣欣也认为,对市民来说,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不用到网点就能获取新鲜、生动的金融资讯,十分方便,但一些金融产品相关的直播营销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比如,由于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基本没有门槛限制,一些无资质的个人或机构就可能钻空子,擅自开展金融产品直播营销,涉嫌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活动。另外,一些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士包装成“专家”,对金融产品进行不当解读、类比,这也很容易误导投资者。 链接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注意这三方面内容 银保监会建议,消费者可从以下三方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辨明直播主体资质:弄清发布营销广告、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主体,注意相应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或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 ■看清直播内容: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如借贷产品的息费标准、实际年化利率,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等。 ■知悉金融消费或投资风险: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内容、息费标准、免责条款、风险等级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 提醒 带货主播什么都敢说 您千万别什么都相信 ■虚假或夸大宣传:如“最快3分钟放款”“最长免息50天”等,实际上多数消费者难以符合其免息条件、放贷条件或产品销售范围。 ■偷换概念、简单比价:仅对保险产品价格进行简单比较,却不详细介绍保险责任,故意隐瞒除外责任、分红收益不确定等重要信息,甚至曲解保险产品条款,还宣称“什么都保”。 ■信息披露、风险告知或提示不到位:未能充分提示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免责条款等。

来源: 厦门晚报

关键词:
友情链接